掏空6个钱包500万,三代六口蜗居帝都40平老破小,图啥?

米粒妈爱分享   2023-03-21 12:13:13

文 | 米粒妈

最近米粒妈看到一个视频,不知道你们关注过没,反正我看完之后,心里是五味杂陈。

一家六口——姥姥姥爷、爸爸妈妈,两个可爱的双胞胎宝宝,蜗居在西城一套40平的老式单元房里


(相关资料图)

可千万别瞧不上这区区40平米,这可是他们掏空六个钱包,“砸锅卖铁”花了500万才买下的。

一家人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呢?

每次吃饭,需要完成一系列动作:在满打满算只有5平米的所谓“餐厅”里,他们要打开折叠餐桌,摆放两个儿童餐椅,让宝宝坐着吃,四个大人只能插空站着吃

途中如果想要去厨房洗手、拿个菜,必须要从宝宝椅跟墙之间的缝隙中挤过去。

厨房只有3平米,厨具满满当当堆放在台面上,墙上见缝插针挂着各种锅。为了给宝宝做辅食,每天家里人都要错峰做饭。

姥爷一把年纪要住在上铺,晚上只要孩子哭闹,老爷子就要摸黑下床,稍有不注意就会踩空摔倒,最严重的一次,他的膝盖往下都摔得淤青。

在1.5平米的卫生间里,塞了马桶、洗手池、淋浴,每天早上一家人轮流“方便”,好不容易轮到自己,洗漱时还不得不低头哈腰,姥爷时常会把头磕破。

3.5平米的衣帽间,要收纳六个人的衣服,精致的姥姥只能把穿衣打扮的爱好丢在一边,每天压抑自己住在10平米房间的下铺,姥姥崩溃得几乎要抑郁了。

不可思议是不是?

米粒妈想说,其实这并不是个案,尤其在东、西城,很多家庭过着这样蜗居的生活。

之前米粒妈还写过一篇文章,一家三口蜗居在10㎡的老旧平房里十余年,居然还生了二胎。是不是疯了?

大儿子上小学了,却跟父母住着上下铺,上厕所需要去外面的公厕,洗澡也要去公共浴室,写作业要在院子里……

通过旧屋改造的节目,设计师帮他们重新设计规划了这个10㎡空间。

后来,节目组回访时,发现三口之家已经升级为四口之家了,而这四口人依然生活在这套10平米的迷你房子里。

节目下面不少人评论:

干嘛不把房子卖了?去郊区,起码买个两居室啊!

为什么非要在北京,去四五线城市买个大house住着,不香吗?

看节目之前,米粒妈也觉得很诧异,非常不理解,但看了节目开头,这套10㎡小平房地处东罗圈胡同,紧挨着繁华的金宝街,遥望着富丽的王府井,这……不是?

后来视频中一晃而过的镜头,被眼尖(八卦)的米粒妈捕捉到了,刚好证实了我的猜测——原来这个10㎡的老破小,对口学校真的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史家胡同小学!

(孩子的照片上写着“史家胡同小学”▲)

史家小学有多牛呢?它的学科成绩也许不是排名第一的,但在这里上学的孩子,眼界和视野绝对是其它学校无法企及的。

你能想象吗?史家小学的校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;四年一届的运动会,各路奥运冠军到场助阵

希拉里访华时,接机献花的两个孩子都来自史家小学

知乎上有人问,在史家胡同小学读书是一种什么体验?有一位校友这样回答

所以,再回到前面说的,500万40平的西城老破小,你大概也能明白了,人家买的不只是房子,而是学区。

虽说双减后,“学区房”的概念和属性已经极尽弱化了,但是西城、海淀,还是帝都的教育高地,这一点完全没有任何改变。

教师再轮岗,教育再均衡,平谷、延庆、门头沟的教育也不可能比肩东西城,就这么说吧,米粒姥姥上学那会儿,就是“帝都教育看西城”

米粒妈一个朋友一直想换房,这段时间,反正疫情也放开了,她周末就马不停蹄跟着中介四处看房,她跟我说,现在“城外”的拼命在往“城里”挤,都是有娃的家庭。

为啥?因为北京是锁区的。你娃如果在昌平、在通州上了小学,除非娃是天牛,不然想跨区到海淀、西城去上初中,太难了,所以但凡对教育资源有需求的家长,都尽可能趁娃上小学之前,赶紧在东西海(东城西城海淀)上车。

尤其海淀,丰俭由人,手头宽裕可以选顶级片区,条件不允许,可以选一般的,哪怕不是特别好的小学,家长也没那么介意,毕竟“小学看家长”,如果是牛妈配牛娃,有海淀学籍就足够了。

但西城的房价,大家也都看到了,40平500万其实算不上天价,因为总价低,势必单价就高,在西城,你想入手个能住得下的房子,起码近千万。所以才会有一家六口人蜗居40平米老破小这样的情况。

(这是2020年,西城731政策发布后的那个五一,家长们上演生死时速)

同事说她一个邻居去年在西城买了个半地下室,全家人又额外租了一套房子住,就为了孩子上学。

现实如此,可他们有别的选择吗?有。也没有。

比如再租套房。说起来轻松,在帝都,尤其城里,租房价格真的不低,尤其要兼顾孩子上学,以及三代人居住(爹妈上班远近、方不方便,根本不配在考虑范围内)。

很多家庭买一套房,已经砸锅卖铁掏空家里所有人的钱包了,比如500万的房子,说不定还有一两百万的贷款,每个月要有1w多向银行进贡,说不定连首付都是东拼死凑跟亲戚朋友周转的,如果再租一套六口人住得下的房子,(在城里)每个月少说也要八千,一家人要吃饭,要生活……

养个孩子需要多少钱,咱们之前也草草算过《看了这份帝都“天价”开学清单,我只想说:这是个假家长吧!》,如果家里二胎、三胎,真就自求多福吧。

不过有一点,二胎三胎是赚了的,就是买一套房子,不管几个孩子上学都用得上,平摊下来,还是相当划算的。

更何况将来两个孩子上完好学校,再把房子转手一卖,还能净赚几百万。

至于眼前的生活值不值,其实见仁见智。

500万如果在海淀,可以多买十几二十平,在昌平,面积可以翻一倍都不止,那为什么一定要蜗居在西城呢?

正好前段时间米粒妈看到一个帖子,跟大家分享一下

做了16年“房奴”,把朝阳一套不到90平的房子卖了1140万,回到邯郸过上了“向往的生活”,住着100平的房子,手里拿着200万零花,还有600万定期的收入平摊到每个月足足有2万块,在邯郸生活绰绰有余。

这一刻,确实是走上了“人生巅峰”。西城40平老破小里住着的那家人,跟这一对比,确实有点“惨”,不说孩子大人,就说老人那份憋屈,真的是让人心酸。

所以说来说去,还是看你追求的是什么,以及要不要为孩子拼出半个未来。

虽说孩子的未来是个变量,即便为他们打下江山,他们也未必守得住。牛妈牛爸配个学渣,不也得受着么

但把一线城市的房子卖了,彻底回老家,也就等于切断了孩子的“后路”。

不少网友劝这位“朝阳群众”,用剩下的600万在北京再买套小点的房子。

哈哈,也是操醉了心。

米粒妈一个朋友,户口迁到了天津,孩子之后会在天津上学、升学、考大学,但是她坚持北京的房子无论如何不会卖,希望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想留在北京的时候,可以不用像她当年一样东拼西凑借首付。

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。

不管贫穷、富有,咱们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这份心,是不变的。

米粒妈一直跟大家说,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,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,但这个“允许的范围”到底是怎样的,需要每个家庭自己去衡量。

个人简介:@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,美国海归,海淀家长。专注学习干货、教育经验和升学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