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“憋屈”的国宝:7000斤玉石精雕,却被道士腌了300年咸菜 全球微资讯

思笔记   2023-06-15 12:44:39


【资料图】

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,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,一些奇珍异宝流落民间,不知所踪,开启了流浪生涯。幸运的会被发现并珍藏,不幸的则在忍受种种“憋屈”,静静等待被发现的那一天。正如史上最“憋屈”的国宝:由7000斤玉石精雕而成,却被道士当成腌菜缸腌了300年的咸菜。

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,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,而它就是举世闻名的“渎山大玉海”,又称“玉瓮”。它重达7000斤,玉料取自新疆,是一件巨型的贮酒器、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,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,国力之强盛。 整个玉器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"量材取料"和"因材施艺"的传统技巧,是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精雕而成,玉质斑驳变幻,玉瓮内部掏空,空膛深55厘米,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,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,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,龙等各种生物神采俱佳,雕刻技术堪称一绝,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。 然而就是这一不可多得国宝,却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中被道士当成了咸菜缸。元代时期,它本来在北海琼岛顶上的广寒殿,但是因为战乱频发,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等到了清代的时候遗落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,为道士作菜瓮用,原来它被这座寺庙中道士已经当成腌菜缸,腌了长达300多年,不愧为最憋屈的国宝。 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得知之后,用重金将其收回,在团城承光殿前专建玉瓮亭珍藏,已亲制御诗三首,由玉工精工镌刻于膛内,并先后四次对玉瓮进行修饰。幸运的是,之后在北京法源寺内还发现了它的原配底座,而渎山大玉海也在历经沧桑之后,终于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,的确是一椿盛事。
最新资讯